优秀员工成长历程
他,不忘初心,为民族工控崛起而奋斗!
发布时间:18/06/2019 作者:人力资源部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T

按:犹记得梁启超所著《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话“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以前每每忆起总会联想到一些造时势的大人物,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突破层层阻挠回国的钱学森,而今日采访完毕后,小编才发现这样的人物不仅仅只生活在风起云涌的历史书中,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存在着许多以此为目标的奋斗者。您瞧,他就是其中之一!




梳理了汇川各产品线的共通技术并指导复用;他使汇川的伺服系统在指标上追赶甚至超越了西方的高端品牌;他是汇川技术2018年度的卓越专家;他就是张文农博士。初次接触张博是在殿堂奖颁奖典礼上,感觉张博是一个不善言辞但有故事的人,也正是因为背后的故事我跟张博进行了二次深度的交流。会话伊始,张博的一句话使我瞬间折服,“我的梦想是先把中国的伺服系统做到最强,成为世界一流,接着把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做到世界一流。”如此的雄心壮志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样的筑梦之旅会有哪些故事呢?


认准方向,师夷长技

20世纪90年代日本自动化进入稳定成长期,并开始加速海外拓展,而恰是此时,二十几岁的张博开始了旅日进修。这位大学攻读电力系统,研究生攻读电磁测量的中华学子一下子被呈现在眼前的高度自动化程度深深吸引住了。也就在那一瞬间,张博在心中下定了决心:无论专业多么不匹配,无论学术有多么深奥,无论语言过不过关,他都要把日本的自动化技术学到手。

抱着这样的信仰,张博毅然决然地考入了代表日本顶端学术水平的国立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攻读自动控制专业的博士学位。就是在这样的一所至高学府,常年有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攻读博士专业五六年后还不能获取学位的情况发生,这对于从没有接触过自动化领域的张博来说是一项非凡的挑战。

在校期间,张博一方面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抱着绝对的自信,另一方面对各项学术知识刻苦钻研,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就把自动化的知识领悟透彻,并在个别先进技术上有了自己独到的建树,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日本大学中学到的先进知识一定要有一个专业的平台来检验和实践。根据学校期间的经验张博认定伺服一定会是工控行业的关键部件,他一定要把相关的知识转化成技术并掌握。为此,张博决定先留在日本,找准时机进入了日本某世界著名的工业自动化企业。


坚持坚守,专挑难关

张博曾说过:“湖南人都有一种特质,那就是倔强不服输。”我觉得这句话形容张博在日企的经历再好不过了。刚进入日本企业的时候,日本同事和领导对张博这个中国小子的能力并不是很信任,只是交付了一些仿真验证的工作,但是张博觉得“只要别人能解决的我一定也能解决”,因此他没有气馁,反而在工作中积极解析学习同事们正在攻关的技术,找出了方案中存在的欠缺,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案。在日本同事们的半信半疑中张博大胆地采用自己的方案与原方案进行了实验对比,竟获得了成功。如此一来二去,在解决了几个关键性的难题后,张博不仅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还掌握了机器控制的原理,学到了伺服系统技术。

随着张博技术的突飞猛进,渐渐地日企中一些重点的攻关项目都会邀请张博参加或主导,张博也用自己精湛的技术和渊博的学识帮助他们攻克了很多存在了十几年的技术难关。日本公司上司曾这样评价张博:“哪个公司有三个像张博这样的人才就不会惧怕任何一家大型企业了。”



为民族、为梦想

21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工业野蛮发展的势头正在收尾,产业和民族对打破外资企业工控技术垄断的需求愈加迫切,众多有志企业开始着眼于高科技人才以便迎接即将到来的有序发展时期。

此时在日本获得众多荣誉的张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初心。2010年,经过在日本20年的学习和工作,在伺服系统等工业自动化领域早已斩获颇丰的张博觉得是时候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带回中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回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为此他开始多方联系国内朋友,寻找一位真正的民族工控界“伯乐”。

恰在此时张博一位在深圳负责科技的朋友介绍说:“中国已经渐渐不再依靠人海战术带动经济发展,现在正需要自动化的人才,可以回来看看。”收到消息后张博即刻放弃了国外丰厚的待遇,启程回国。回国后经该朋友介绍,张博立即考察了数家民族工控机构,让人意外的是这些企业的现状和志向往往都太虚了:要么就是挂着工控的招牌却没做工业控制的事情;要么就是制造的东西不符合中国工控业的实际需求;要么就是产品开拓有局限性,只重视控制器而不愿将伺服、驱动、电机等相结合;要么就是负责人眼界狭窄,对企业管理缺乏魄力。环视一圈,国内的工控之路并没有张博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众多机构、企业的走访中,张博逐渐听到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汇川技术。从朋友们口中得知汇川的骨干是从华为出来创业的,管理有魄力,重创新,市场开拓能力强,充满狼性精神。就在张博进一步了解汇川之际,汇川人也在主动寻找着张博。


高山流水遇知音


2016年,汇川技术的创始人之一张卫江先生委托一位朋友找到了张博表示想邀请张博一叙。张博欣然赴约,洽谈中张总向张博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思路和未来规划,张博听后顿感汇川人思维清晰、视野广阔、有策有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汇川的了解和认识,张博与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先生进行了深入沟通,双方推心置腹、促膝长谈,此时的张博不禁感慨:“朱总眼界很好,非常有魄力,定位和想法很符合自己的理想。”于是毅然决定加入汇川。

来到汇川后,经与公司沟通,张博决定先把自己最强的能力发挥出来,于是一头扎入了伺服研发领域,通过导入一些高级算法、编码器矫正、优化电机配合等解决了原伺服产品上存在的很多问题,也大大提升了汇川伺服系统的性能。除此之外因为张博在旅日期间掌握了丰富的自动化知识和成熟的工控技术,一些其他产品线的问题同事们也会邀请张博一起参与解决,渐渐地张博开始了两头跑的状态。

在汇川变频器领域,张博结合自己过往的经验给出一些建议,并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把关;在汇川机器人与伺服配合的问题上,张博提供了新的控制算法,使一些老问题迎刃而解;张博牵头成立了仿真小组,专做一些攻关性的项目。短短几个月,张博也从公司伺服的总工变成公司的副总工,身上负责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从PLC到机器人到变频器到联合动力驱动,每一个项目都有张博的心血和贡献。

如果仅仅是这样,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张博会坚持扎根汇川追求梦想呢?其实,正如张博说的他在汇川每每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就是朱总的讲话,最佩服的人也是朱总:“朱总看待问题既深入又全面,能把握住事物的要点,与我的想法总能不谋而合。”正是有了这样一位“钟子期”,张博少年时的梦想种子,终于找到了民族工控的沃土,在汇川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不忘初心,专攻到底

面对今天的成功,张博觉得还远远没达到自己追求,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在伺服控制这一块小有成就,在一些专业的地方有了一些独特的见解,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日本学到的东西,不断挑战新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民族工控行业屹立于世界。


寄语


如何才能成为张博这样的卓越专家呢?采访的最后,张博欣然为汇川的同事们献上寄语:

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包括岗位职责工作和上级交付的工作,不要好高骛远,然后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让自己专得深,专得宽。

注重给自己充电,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横向扩展。要系统分析产品的短板,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获得自身的提升。

勇攻坚,敢创新。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要敢于去攻克它,要有分析、思考、创新的能力,不局限于传统思维,要多角度去分析,多方面去思考,找到最合适的途径去解决问题。

虽然目前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汇川的体量也是国内工控行业里面最大的,但是我们还不能自满,还有好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努力,去赶超世界一流。


张文农博士用他的理想、信念和行动为我们阐述了一颗追梦赤子之心,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他的脚步,怀揣着“以领先技术推进工业文明”的使命,大声歌唱着前进吧!——“奔跑吧,骄傲的少年,年轻的心里面是坚定的信念。燃烧吧,骄傲的热血,胜利的歌我要再唱一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