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
十年坚守如一 剑指锂电智能制造新时代——访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先生
发布时间:2016-11-16 作者: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T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制定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战略,要求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重点突破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搭载着“十三五”的快车,毫无疑问,当前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已然成为我国能源革命战略的重中之重。


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前瞻的行业眼光和深厚的技术积累,早在动力电池应用还未真正开始之前,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阳)董事长阳如坤先生就已精准地把握了先机——在他的带领下,自2006年公司成立以来,吉阳在锂电池设备行业已然走过了十年流金岁月,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专注锂电设备的企业之一,开启了锂电池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十年间,行业风起云涌,吉阳始终坚持自主知识产权,重视自我创新积累,在竞争激烈的自动化技术与电池制造装备市场开辟了一条具有吉阳特色的发展之路。


近日,汇川技术品牌管理部及企业文化部代表有幸走入吉阳,与吉阳董事长阳如坤先生进行深入交流,就吉阳的发展路线、锂电行业趋势以及未来的合作愿景等展开丰富探讨。

 

Q: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动力电池需求自去年以来持续火爆,您对锂电池的未来前景以及市场环境是怎样看待的?
A:在低碳环保的共识下,当前世界产业大多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作为推动绿色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迎来了诸多利好,前景可观。综合来说主要体现为三点:
1. 天时:新能源取代传统石油为大势所趋
2015年七国集团峰会(G7)曾提出“将于2030年取消汽车燃油”的设想;今年5月26日,国家电池发展路线图的制订会议上有专家指出:未来飞机、坦克、装甲车等特殊交通工具都将无一例外地实现电力驱动;此外,智能汽车、无人驾驶车也需靠动力电池来实现,燃油车无法解决其中的技术问题。
2. 地利:符合国家能源安全及发展战略要求
首先,动力电池的应用取代了石油,可有效避免国家能源受制于人;其次,新能源汽车也有望成为国有汽车由大转强的跳板,习主席明确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在这一全新赛道上,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我们完全有机会从该领域找到突破口,实现“弯道超车”,这对动力电池行业将一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 人和:节省费用成本是大家喜闻乐见的
据官方数据统计,新能源汽车的日常成本消耗约只有燃油车的1/5-1/3,人们自然乐于去接受它,但观念的形成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行业大数据显示,2015年新能源汽车约占乘用车总量的1%,今年(2016年)占比预计为2%,仍处于市场导入阶段;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其潜在用户和发展空间必然巨大。
综上,新能源汽车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这么一件惠国利民的事情,可以说前途无量,不去发展就太可惜了。我知道汇川在该领域也做了很多工作,在与我们联合做锂电池装备、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也做了很多准备和储备。

 

Q:吉阳是国内最早一批专注锂电设备的企业之一,是怎样的契机促使吉阳投身“为锂电池制造的工序自动化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
A:早年我曾担任新松机器人深圳公司董事长,其间给雷天做了一条锂电池全自动生产线,这为我后来创建吉阳并投身锂电池装备制造行业埋下了一颗种子。当时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手机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上的应用还未真正开始,吉阳率先将“电力驱动汽车”的电池制造装备提上了议程。
另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与个人情怀有关。研究生时期,我主攻步行机器人。那时的步行机器人必须连着电缆才能移动,我们开始设想如何实现机器人无绳作业的真正实用化——其关键就在于电池。此外,一位相熟的中科院陈立泉院士痛心国内锂电池行业极度缺少装备的现状,建议我们来做;后来我们从能源需求、能源消耗等多个角度作了评估,最终确定锂电池装备是值得做的,移动能源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极为有利。
多种因素的碰撞和驱动,吉阳就此开启了锂电池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在这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新能源产业的电池装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贡献比机器人来得更大——这是吉阳投身锂电池装备制造行业的初衷。2006年以来,吉阳始终围绕着动力电池和3C电池的装备不断努力。

 

Q:发展至今,吉阳在业界的成绩有目共睹,已然成为锂电行业的标杆企业,影响深远。请您介绍下吉阳当前的发展现状及经营目标?
A:吉阳是技术原创型企业,我们的优势主要源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能够洞悉行业的发展空间,并根据行业每一阶段的技术发展目标及路线图精准规划吉阳的下一步走向。
初探行业时我们发现:国内的原材料条件和技术水平均远远达不到自动化的要求,国外自动化设备一到国内就各种水土不服,运转率和制造合格率仅50%左右。基于这样的产业现状,吉阳必须先从半自动起步,再过渡发展到组合自动化。我们把国外的自动化设备分解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是自动化的,再将模块用人工或者物料的方式连接起来,就成为一个所谓的单元自动化——这与我国锂电行业的整体发展路线图是一致的,从半自动到组合自动化,再到单元自动化,最后才是整线自动化。截至当前,吉阳已经实现了分段自动化和整线自动化集成,带领着中国锂电产业装备实现了从无到有、再逐步走向大规模智能制造的蜕变。
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吉阳研发投入过硬、技术超前、拥有一批锂电设备高端人才,在业内一直发挥着启蒙和引领的作用。其间吉阳也走过一些弯路,过往的经验教训要求我们:避免因资金配合的不到位导致产品无法量产,不给竞争对手抄袭优化的时间和机会。通过近两年“技术和资本两手抓”的战略调整,吉阳逐步实现了从研发优势到优势产品的快速孵化,抢占市场先机,持续保持着行业领先。
今年吉阳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大规模、智能化提高设备的速度、稳定性及可靠性。近期主要围绕专机去做突破,比如卷绕机、叠片机、激光切割、化成设备等核心单元类的设备,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基于工业互联网来实现整个制造生产线的效率提升。

 

Q:吉阳一直在推动锂电池行业标准的建立,当前吉阳也是国标委下锂电设备标准制定工作的带头人,在工业4.0背景下,锂电设备行业的标准规范应该如何去建立?需要行业上下游资源如何整合?
A:行业标准的缺失决定了锂电池装备无法在单机或自动化水平上提高太多。吉阳一直倡导通过标准化来解决产业中现存的诸多问题,这其中包括电池、制造过程及装备的标准化;在装备的标准化方面,又包括装备的生产效率及合格率,实现装备质量的跨越升级。
在我们看来,规范的建立是有章可循的,在推动锂电池行业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吉阳的态度是“求同存异”。我们将其他行业基本的标准规范引用或借鉴到锂电行业里来,此为“求同”。“存异”则是由于锂电行业的差异化特点,因而在建立相关标准规范时,需要我们更多地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
对于像吉阳这样的锂电池装备供应商而言,下游客户锂电池的尺寸规格直接关乎着装备的效率和质量,要实现装备的标准化,锂电池尺寸规格的标准化首当其冲。其次是制造过程的标准规范化,锂电池是化学、机械、电气充分融合的产品,需要行业人员对制造过程、电池设计以及工艺过程有相当的理解——5月25日我为高工锂电做了一个报告,其中明确表示:我们倾向于选择有一定制造概念的客户,否则宁可不合作。
在电池制造过程、制造工艺规范之后,才是我们整个装备的标准化。这又涉及装备本身的性能、参数、工艺、安全(包括制造过程中电池的安全和设备的安全)以及设备的连接互换——这就要求我们与装备链上游供应商一起去建立整个标准体系,为大规模稳定制造做好准备。最近我们与汇川联合申报了《国家智能制造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标准建设》,其中,纵向上包括机械、电气,横向上将上游的涂布机以及下游的每一道工序都涵盖在内,其核心就是在工业4.0的大背景下实现各层面数据的高速交换。很高兴的是,汇川能够与吉阳联合起来推动上下游资源的整合。

 

Q:吉阳是怎样与汇川结缘的?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让您下定决心敢上汇川整套方案?
A:产品过硬、规划明确、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是汇川吸引吉阳的最主要原因。
最早我们在叠片机上应用了汇川的伺服产品,后来在卷绕机上也得以成功应用,运行稳定性等各方面表现得都很不错。在后续与汇川朱总和张总(志军)的接触中,我发现汇川的领导层对工业自动化有着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和朱总交流了机器人控制技术的相关内容后,我了解到汇川已经踏足机器人领域且有着良好的发展,这无疑唤醒了我对机器人的情怀和梦想,促进了我对汇川的全面认知与理解。今年年初我有幸到汇川苏州公司作了实地考察,汇川的研发实力、品质管控、生产制造等各方面都让我很放心。此外,合作过程中汇川团队说到做到、不惜一切解决问题的协作精神也让我们深感佩服,就此也带动了吉阳研发相关的工作。
选择一个对未来有长远规划、有责任心有担当、愿意成就客户的强有力合作伙伴,是吉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当前的合作模式上,汇川做了很多努力,整个技术水准、产品体系、公司高层的格局以及团队精神等都值得吉阳学习,这

分享到: